联系我们
				
						0537-2661567
					
9月19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9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通报了投资项目审批情况及近期出台的政策文件情况。本刊总编辑杨潇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金贤东介绍,投资项目审批情况方面,1至8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3个,总投资6731亿元,其中审批53个,核准30个,主要集中在高技术、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
金贤东还介绍了近期出台的政策文件情况。
第一项,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意见》围绕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能源转型、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5大领域,从全面节约、绿色消费、科技创新等3大环节,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部署。下一步,我委将加强统筹协调和系统推进,会同有关方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项,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立足解决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不通畅等问题,提出6方面19项政策举措,推动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下一步,我委将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区域,推动加快打造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
第三项,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实施《关于建立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机制的通知》。《通知》明确要建立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政策为支撑的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机制,提出了建立重点领域项目常态化推介机制、加大民间投资项目融资和要素支持力度等政策举措。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持续完善项目投资、融资、要素支持等政策,不断提升促进民间投资工作的成效。
金贤东表示,为持续拓宽民营企业发展空间、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搭建了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积极推介各地梳理报送的基础设施等领域优质项目,持续吸引民间资本。截至今年8月31日,累计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1963个。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在常态化推介的基础上,近期又组织有关方面,聚焦民间投资潜力较大、民营企业参与积极性较高的交通、水利、能源、环保、农业、社会事业、新型基础设施、仓储物流等8大领域,筛选出400个向民间资本重点推介项目,涉及总投资8159亿元。这批项目推出后得到了民营企业广泛关注,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不少项目已有一个或多个企业开始接洽,我们也欢迎更多民营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参与这些项目。
针对当前民间投资发展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好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落实,持续推动解决影响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制约瓶颈,千方百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和内生动力。
一是建好用好平台。针对民间投资在信息获取等方面的难题,依托全国向民间投资推介项目平台,拿出更多优质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通过开展招商会、现场会等方式加强投融资合作对接。用好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协调有关方面解决重点项目落地的卡点问题。
二是创新机制模式。积极稳妥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制定并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新建(含改扩建)项目清单,全面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常态化发行。
三是强化要素支持。我在发布词中提到了建立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机制,刚才也回应了“信易贷”的问题,我们将依托这些机制、用好“信易贷”等工具,加强对民间投资项目的融资支持和用地用海、环评等要素支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金贤东介绍,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履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协调职责,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主要开展了3方面工作。
一是统筹部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7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首次对绿色转型作出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路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同时,我们支持有关地方先行先试,今年以来会同有关方面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中新天津生态城、雄安新区、内蒙古等地绿色发展有关文件。
二是加快夯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基础。报请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相关政策框架。出台完善标准计量体系工作方案,发布55项产品能效等重点领域标准。推进首批35个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
三是加力实施新一轮节能降碳行动。报请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实施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电解铝、数据中心等6个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推进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作由“施工图”转变为“实景图”。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重点从4个方面推动工作。一是制定《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重点任务清单,压实部门责任,进一步细化政策举措,以更大力度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二是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制定出台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推动省市两级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办法。三是加快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应用,修订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启动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申报遴选工作。四是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碳达峰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支持地方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创新。
金贤东介绍,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非洲国家有关部门共签署23份合作文件,涉及共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领域交流、产业投资、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其中,与8个非洲国家及非盟委员会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9份;加上此前签署的9份,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已达18份。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六大主张和十大伙伴行动,与有关方面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拓展合作领域,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推向深入。重点是“三个深化”。
一是深化战略对接。落实已签署的18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不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各国发展战略、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精准对接。共同举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活动,共享经济发展经验,实现共同发展。加快建立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合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深化互联互通。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共同建设运营现有重大标志性工程,谋划推进新的合作项目,构建高水平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深化规则标准“软联通”,研究加强贸易、投资、绿色、数字、农业等领域规则标准对接。巩固中非人民“心联通”,聚焦文化、旅游、教育、体育、中医药等领域,共同推进“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
三是深化新领域合作。持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共同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理念。构建更加紧密的创新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持续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合作,支持非洲提高防治疾病能力与公共卫生水平。